我们知道二次函数y=ax2+bx+c(a≠0)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,不管在初中还是高中,这都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函数.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三种形式:一般式y=ax2+bx+c,
例题一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(1,1),(5,1),(3,−3),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.
分析与解 法一(一般式)
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=ax2+bx+c,则有{a+b+c=1,25a+5b+c=1,9a+3b+c=−3.
法二(顶点式)
因为x=1与x=5时,对应函数值相等,故x=5+12=3
由题意知所求二次函数向下平移一个单位即过点(1,0),(5,0),故此二次函数可以设为y=a(x−1)(x−5)+1,
二次函数y=ax2+bx+c(a≠0)的顶点坐标为(−b2a,4ac−b24a).
例题二 (1)在1⩽x⩽a(a为大于1的常数)的情况下,求y=−x2+4x的最大值M和最小值m;
(2)在−1⩽x⩽1的情况下,求y=x2−2ax−1的最大值M和最小值m.
分析与解 (1)二次函数的图象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,对称轴为x=2,顶点为(2,4),如图:
①当1<a⩽2时,当x=1时,y有最小值;当x=a时,y有最大值;
②当2<a⩽3时,当x=1时,y有最小值;当x=2时,y有最大值;
③当a>3时,当x=a时,y有最小值;当x=2时,y有最大值.
综上知最大值M={−a2+4a,1<a⩽2,4,a>2.
(2)法一 直接数形结合
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x=a,根据对称轴是否在给定的自变量的范围内进行讨论,即讨论a与−1,1的大小关系,即可求出最值,如图:
①当a<−1时,二次函数在x=−1处取到最小值,在x=1处取到最大值;
②当−1⩽a⩽1时,二次函数在x=a取到最小值;最大值需要比较x=−1与x=1处函数值的大小,即比较−1,1离对称轴x=a的远近,当a<0时,最大值在x=1处取到;当a>0时,最大值在x=−1处取到;当a=0时,x=1与x=−1处函数值相等;
③当a>1时,二次函数在x=−1处取得最大值,在x=1处取到最小值.
综上知,最大值M={−2a,a⩽0,2a,a>0,
先讨论最大值:因为二次函数开口向上,所以最大值只可能在x=1或x=−1处取得.又因为x=1,y=−2a;x=−1,y=2a.
注 (1)中的问题我们称为定轴动区间问题,(2)中的问题我们称为动轴定区间问题.
最后给出两道练习:
练习一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(−1,1),(1,1),(0,2),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.
答案 y=−x2+2.
练习二 已知二次函数y=−x2+2ax,当0⩽x⩽2时,求y的最大值M与最小值m.
答案 最大值M={0,a<0,a2,0⩽a⩽2,4a−4,a>2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