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期末理科数学第8题(选择压轴题):
点P在曲线C:x24+y2=1上,若存在过P的直线交曲线C于A点,交直线l:x=4于B点,满足|PA|=|AB|或|PA|=|PB|,则称点P为“D点”,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( )
A.曲线C上的所有点都是“D点”
B.曲线C上仅有有限个点是“D点”
C.曲线C上的所有点都不是“D点”
D.曲线C上有无穷多个点(但不是所有点)是“D点”
解 在这个问题中,P,A,B都是动点,其中P,A在椭圆上运动,B在直线上运动,为了便于思考,我们先固定一个点,看看其它两个点的变化情况,这有些类似于多参数问题中先固定一个参数.
思路一(由意琦行提供) 先固定点A,考虑当点B在直线上运动时,P点形成的轨迹(先不管“点P在椭圆上”这个条件),再让点A在椭圆上运动起来,考虑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形成的轨迹,看看这个轨迹与椭圆的关系. 记点集I1={P|A∈C,B∈l,|PA|=|PB|},点集I2={P|A∈C,B∈l,|PA|=|AB|}. 对于点集I1,固定点A,让点B在直线l上运动时,满足条件的P形成的集合即直线l关于点A缩放12的直线l′.因此,当点A在椭圆上移动时,直线l′也会随之平行移动,如下: l′扫过的区域是如图的带状区域:
对于点集I2,当固定点A,让B在直线上运动时,P点形成的轨迹即直线l关于点A对称的直线l′.因此,当点A在椭圆上运动时,l′扫过的区域为如下的带状区域:
接下来考虑U={P|P∈C}与I1∪I2的关系,显然,椭圆上有无穷多个“D点”,但不是所有点都是“D点”,椭圆上不在两个带状区域内的点不是“D点”,即横坐标在(0,1)之间的椭圆上的点不是“D点”.
思路二 在椭圆上任取一点P(x0,y0),我们直接考查能否找到满足条件的A,B点. 因为P,A,B三点共线,所以只需要考虑横坐标即可. 若存在A,B满足|PA|=|PB|,当点A从P开始运动时,一开始有|PA|<|PB|,当点A为椭圆的左顶点时,若有|PA|⩾|PB|,则A,B存在,即x0−(−2)⩾4−x0,解得x0⩾1. 同理,若存在A,B满足|PA|=|AB|,当点A从P开始运动时,一开始有|PA|<|AB|,当点A为椭圆的右顶点时,若有|PA|⩾|AB|,则A,B存在,即2−x0⩾4−2,解得x0⩽0. 综上知,当x0⩽0∨x0⩾1时,P点为“D点”.
思路三 本题也可以纯从代数角度考虑,根据横坐标的关系得到“D点”的横坐标范围. 设P(x0,y0),因为P,A,B三点共线,所以条件|PA|=|PB|,当且仅当xA=2x0−4,而xA∈[−2,2],解得x0∈[1,3].同理条件|PA|=|AB|,当且仅当xA=x0+42,由xA∈[−2,2],解得x0∈[−8,0].综上知,当x0∈[−2,0]∪[1,2]时,P点为“D点”. 本题的三个思路各有千秋,思路一与椭圆的形状无关,抓住了题目本质;思路二是动点存在性问题的常见思考方向,考虑变化中的边界;思路三在这个题目中最简洁,但可推广性差.不管是哪种方法,都没有直接考虑动直线的问题,而是通过将距离相等转化成了三个点的横坐标的关系,去考虑对这三个点的转化与处理.
下面给出一道练习: 点P在直线l:y=x−1上,若存在过P的直线交抛物线y=x2于A,B两点,且|PA|=|AB|,则称点P为“A点”,那么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( )
A.直线l上的所有点都是“A点”
B.直线l上仅有有限个点是“A点”
C.直线l上的所有点都不是“A点”
D.直线l上有无穷多点(但不是所有点)是“A点”
答案 A.
提示 以上三个思路都可以用在本题中,其中第一个思路中P形成的轨迹为抛物线的外部,示意图如下: 注 本题为2009年高考北京卷理科数学第8题(选择压轴题).